近日,由中國石油主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圓桌會議在北京舉行。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者和主力軍,中國石油將綠色低碳戰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如今,綠色已經成為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亮麗底色。
構筑互惠互利綠色“新絲路”
自2019年以來,源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油氣權益產量連續4年保持在8000萬噸以上,占我國石油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的83%。中國石油在阿聯酋、伊拉克、沙特等20多個國家形成了合同額超億美元的規模市場,年均新簽合同額達60億美元。在與共建“一帶一路”50多個國家的油氣貿易中,中國石油每年的貿易量超4億噸,形成了1億噸原油和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進口能力。
中國石油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經形成了集勘探開發、管道運營、煉油化工、工程服務等業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構筑了一條互惠互利綠色“新絲路”。在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中,中國石油不僅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還帶去了中國的先進技術,助力共建國家石油工業和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一致好評。
作為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唯一的中國企業,中國石油積極參與油氣行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積極推動世界交通運輸行業的碳減排行動。
油氣開發環保為先
在共建“一帶一路”油氣項目中,中國石油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環保優先”的原則。在能源合作項目上,中國石油傾盡全力,帶來最新的創新工藝技術,對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努力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打造一座座綠色井場、煉廠,實現“氣不上天、油不落地、水不外排、聲不擾民”。
位于伊拉克中部的艾哈代布油田是伊拉克戰后重建的第一個對外石油合作項目,也是中國石油進入伊拉克的第一個油田開發項目。在油田建設過程中,中國石油以“合規、履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作為油田綠色開發的核心理念,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油田開發、生產、運營各環節對環境的影響。
在開發世界最大深水油田巴西布茲奧斯項目和里貝拉項目時,中國石油從開發之初就確定了“控碳”和“低碳”開發的注采模式。針對兩大在產項目產出氣高含二氧化碳的特點,每一艘深海浮式生產儲卸油船(FPSO)均設計有產出氣處理和二氧化碳注入模塊,有效利用伴生高含二氧化碳產出氣回注驅油,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低碳生產。
助力全球碳減排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過程中,中國石油集團不僅注重傳統油氣業務的持續發展,更注重新能源的培育,大力發展天然氣,積極布局地熱、碳捕集利用與儲存(CCUS)、太陽能和風能等業務,推動國際能源合作“向綠而行”,助力東道國實現減排目標。
土庫曼斯坦的阿姆河天然氣項目已具備年產140億立方米的產能,為這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中國石油與合作伙伴在北極地區建成亞馬爾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成為“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在非洲,中國石油投資建設的尼日爾—貝寧原油外輸管道部分站場采用了“光伏+儲能+柴油發電機”系統供電方案,光伏裝機總容量達9.28兆瓦。
在碳市場方面,中國石油也積極參與并推動綠色貿易的發展。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煉廠完成了首筆碳排放指標交易,成為這個國家首家開展碳交易的企業。中國石油國際事業公司近年來深度參與歐洲生物燃料市場以及歐洲碳排放交易,并與英國石油公司簽訂了自愿碳減排量(VER)交易協議,加快推進國際貿易業務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