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實現“雙碳”目標,必須做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這篇大文章。
國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0.7億千瓦,同比增長14.1%。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1億千瓦,同比增長51.6%;風電裝機容量約4.7億千瓦,同比增長19.9%。
當前,我國新能源發電發展勢頭強勁,已成為新增投產電源的主力。西藏八宿縣,全球在建最高海拔風電項目的首臺風機吊裝完成,平均海拔5050米;遼寧營口市,全球單機容量最大風電機組啟動發電,每年可輸出740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江蘇連云港市,全國最大海上光伏項目開工,預計今年9月首次并網……今年以來,“風光”項目多點開花,投資和建設力度加大。
業內專家表示,新能源發電要輸送至全國各地,服務全國經濟發展和能源轉型。新能源的協同互動式發展將是下一階段新型能源體系轉型的主要方面,同時,開發新型儲能方式至意義重大。
走進青海中信國安鋰業的碳酸鋰車間,龐大的車間采用全自動化控制機械設備和五級納濾系統等工藝,剔除鈣、鎂、硼等雜質,從而達到電池級標準。該企業建立了多個專業鹽湖研究機構,通過鹽湖鹵水提鋰直接生產電池級碳酸鋰,西臺鹽湖項目已建成可年產4.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50萬噸硫酸鉀、1萬噸精硼酸的生產裝置及鹽田等生產輔助設施,助力國內鹽湖資源開發提速,讓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可能。
新能源發展穩步提速,保供與消納能力也要及時跟上。新疆煤電機組以不足五成的裝機占比,支撐了超過60%的電量供應,較好地發揮了兜底保障作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西北地區加快特高壓和主網架建設,先行先試做好試點示范項目,做好三批“沙戈荒”大基地并網服務,保量穩率促進新能源并網消納;南方電網儲能有限公司啟動建設5座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達到600萬千瓦,未來將促進南方沿海地區核電、光伏和海上風電等新能源大規模消納,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在“風光”項目等新能源產業之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也是重中之重。業內專家介紹,在“雙碳”目標和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要求下,煤電的角色定位正在逐步轉換,風電和光伏日益成為新增發電量的主體。
近期,山西馬蘭礦已經完成機電設備的節能改造、瓦斯的綜合利用、礦山“綠電+生態”模式的探索以及智能化礦井的建設等基礎設施改造。如今,礦區的瓦斯利用率已達54%,車輛電動化比例達94.34%。預計2025年首批創建項目建成后,將減少碳排放7.41萬噸,2030年將累計減少碳排放14.18萬噸。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大力提高能源供給質量水平,切實以較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助力綠色轉型。
“想要實現碳達峰,需要在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同時,進一步降低碳強度?!敝袊こ淘涸菏慷畔殓赋觯ㄟ^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先進技術等方式節約能源、提升能效,從而有效降低成本,達到碳達峰的目標,盡早實現能源結構優化,推動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