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挡不住|少妇高潮喷水久久久久久久久|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国产精品久久久|韩日三级视频熟女69影院

  • 400-086-0616
  • 0537-2902388
  • 濟寧任城經濟開發區山博路南、志學路西
400-086-0616

中國光伏崛起啟示:如何突破“圍剿”領跑全球

標簽: 中國光伏

回溯過去光伏20年的發展史,中國光伏從“三頭在外”到技術引領,并建立起全球最健全的產業鏈體系。

早期,以尚德、英利等為代表的光伏企業開始了“野蠻生長”。它們與隨后涌入的光伏企業紛紛赴美上市,演繹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財富神話。

然而,沒設備、沒原料、沒市場,一個缺乏產業基礎的行業注定受制于人,很難發展壯大。2008年和2012年,在歷經金融危機和光伏“雙反”后,業內深刻反思,積極求變。從遭遇“雙反”打壓到國內和國外兩大市場雙循環,從依賴補貼到平價上網并走進千家萬戶,中國光伏如何沖出突圍,實現鳳凰涅槃?

民營企業釋放活力

在光伏產業里,活躍著千千萬萬的民營企業,也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民營企業家。

2004年,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出臺補貼政策,刺激了全球光伏市場爆發。彼時,施正榮已經回國創業。他于2001年成立尚德公司,并投建了一條10MW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這也成為啟動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強勁的市場需求下,尚德迅速崛起,并于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此后兩年里,光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天合光能、阿特斯、賽維、晶澳太陽能等企業也陸續赴美上市。2007年,我國光伏電池組件產量達到GW級水平,躍居全球首位。

不過,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光伏硅料價格崩塌,不少光伏企業遭遇重創,數百家企業破產倒閉。隨后的2011—2012年,原本剛獲得喘息機會的光伏企業再次遭遇來自歐美國家的“雙反”調查。

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賈銳博士向記者表示:“早期,我國光伏原料、市場和設備‘三頭在外’,利潤主要為來料加工并出口。為了降低成本,民營企業開始實現本地化,等規模做大并威脅到海外本土企業時,便引起了歐美國家警覺。”

歷經兩次危機,英利、賽維、尚德等光伏知名企業日漸式微。但是與此同時,自2013年起中國光伏產業駛上發展快車道,隆基綠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等企業開始崛起。

很難想象,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隆基綠能能通過押注單晶技術路線改變整個光伏產業,不僅推動了產業成本下降,而且也成就了自己。

2013年左右,隆基綠能引入金剛線切割技術替代傳統砂漿切割技術,助推我國打破一些外企對金剛線核心技術的壟斷,使得切片環節成本快速下降。隨后,借助PERC電池技術興起,隆基股份又乘勢提升了單晶市場份額。直至2020年,隆基綠能成為光伏硅片和組件出貨的“雙料”冠軍。

2020年,我國光伏產業迎來“雙碳”風口,產業隊伍不斷壯大,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陸續完成IPO,登陸A股資本市場。除了隆基綠能、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等頭部一體化組件企業外,在多晶硅、硅片、電池、逆變器、金剛線、膠膜、玻璃、背板、銀漿和接線盒等環節也涌現出了不少優質上市企業。其中,十余家企業一度躋身千億市值俱樂部。

放眼全球,世界光伏產業如今已經形成了以中國制造為主導的競爭格局,從多晶硅、硅片到電池、組件,各制造環節的市場地位全面領先。

2023年,我國光伏行業總產值(不包括逆變器)超過1.75萬億元。不僅如此,光伏產品作為“外貿新三樣”之一,2023年硅片、電池、組件出口量再創新高,出口總額約484.8億美元。此外,除了出海賣產品,光伏企業還紛紛赴海外建廠,開啟了從“全球賣”到“全球造”的時代。

賈銳向記者表示:“中國的光伏產業能快速做大做強,民營企業的貢獻功不可沒,并且一些民營企業家也展示出很強的開拓創新精神,引領了光伏產業的發展。在這一產業中,政府角色干預少,更多是服務行業與企業,這也使得光伏產業充分競爭,釋放活力。”

政策“扶上馬,送一程”

中國光伏產業的崛起,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引導。

1996 年,世界太陽能高峰會議在津巴布韋召開,會議提出了在全球無電地區建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倡議。1997年,我國正式實施光明工程,這也使得光伏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2004—2007年,伴隨著全球的光伏浪潮,我國第一批光伏企業紛紛涌現,并搭建起中國光伏產業鏈的初步框架,甚至包括相關輔材光伏膠膜、玻璃和銀漿等細分環節。

然而,彼時“三頭在外”的光伏產業基礎并不完善,即九成以上的多晶硅原料依靠進口,九成以上的加工設備購自國外,九成以上的光伏產品銷往海外。因此,當金融危機席卷而來,疊加光伏硅料價格大跌,中國光伏行業難免一夜入冬。

在此背景下,許多國家對光伏的支持力度減弱,相反我國政府卻在積極救市,培育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

2009年,我國推行光伏建筑示范項目、“金太陽示范工程”,通過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方式,促進光伏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2011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僅次于意大利和德國,位居全球第三位。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曾指出,金融危機來臨時,中國政府對于光伏產業不同于海外政府的態度。“中國是一個韌性很強的經濟體。當金融界放棄的時候,地方政府在支持,中央政府在支持,企業家也在努力。”

2011—2012年,隨著歐美發起“雙反”調查,疊加國內出現產能過剩,我國光伏行業再次遭遇嚴重沖擊。期間,大量光伏企業面臨倒閉破產,光伏產品出口近乎腰斬。

光伏“雙反”的沉重打擊,也給政府和企業帶來深刻思考。究竟如何激發國內市場,推動我國企業走向自主創新、進口替代的路子?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公開談到了光伏產業基礎的問題,“因為‘三頭在外’,有‘兩頭’需要進口,設備、原料都是基礎。一個產業如果沒基礎,那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產業鏈不完整,所以得到的反思就是一定要把基礎抓在自己手里。”

賈銳告訴記者:“也就是那個時候,當海外市場受到嚴重影響,中國政府開始通過電價補貼發展自己的光伏市場,意識到強健本國光伏產業的重要性。”

2013年,我國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緊接著又發布了《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自此我國光伏行業開始在電價補貼政策的刺激下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當然,相應的補貼退坡也在倒逼光伏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降本增效,促進光伏發電平價上網。2021年,我國發布《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預示著光伏行業進入了“平價元年”。

“扶上馬,送一程。”得益于政策支持和引導,自2013年起,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蟬聯全球第一,2015年至今光伏累計裝機量始終位居全球第一。不僅如此,中國已經構建起全球最健全的光伏產業鏈體系,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的產能占據全球比例80%以上,個別環節甚至達到97.9%。

賈銳向記者表示:“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為光伏企業提供了政策支持,打開了國內市場空間。此外,打通了各個光伏市場責任主體之間的關系,推進了包括特高壓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產業實現國內和國外市場雙循環發展。”

技術迭代與產業鏈生態協同

PERC、TOPCon、HJT、IBC……是光伏行業中時常提及的光伏電池技術。

盡管它們并非來自中國本土,但是隨著這些技術在中國落地扎根,以及中國光伏企業不斷創造著新的電池效率世界紀錄,可以說,中國的光伏技術已經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變。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14—2022年,我國企業、研究機構晶硅電池實驗室效率共打破世界紀錄56次;2022年,刷新效率紀錄14次,其中10次為N型電池技術。

光伏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推動著發電成本的降低。據統計,光電轉化效率每提升1%,相應產能及收益提升,對應度電成本可下降5%—7%。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指出,過去十年來,光伏發電成本已下降了90%。未來還會有新的光伏發電技術,比如鈣鈦礦疊層技術乃至下一代技術,且光伏作為一種工業制造的能源,原材料又非常廣泛,降本增效的潛力巨大。現在在不考慮系統平衡性的條件下,光伏已經是最便宜的新建電源,同時光伏發電的邊際運行成本極低,未來疊加長時儲能技術仍能和傳統能源同質同價,進而降低全社會能源轉型成本。

光伏技術專家、一道新能源CTO宋登元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金字塔形象地解釋光伏產業在中國的崛起,以及技術所起的重要作用。“金字塔底層是中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光伏產業鏈生態,中間層是人才支撐,頂層是技術引領。”

值得一提的是,技術的產業化離不開光伏產業鏈生態,特別是設備企業的參與。

“很多高效光伏電池技術在很多年前就在實驗室實現,但如果實驗室的技術要走向商業化量產并變成產品,同時降低制造成本并保持較高的良率、效率和品質一致性,就必須有配套的大規模量產設備來滿足光伏制造企業的需求,因此需要光伏設備廠家和光伏制造廠家協同攻關,來解決諸多量產中的技術和工程問題,最終達到大規模量產。”賈銳表示。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光伏設備需要進口,價格高昂。在快速提升的市場需求下,進口設備很難短時間內響應。不僅如此,由于設備交貨期難以保證、售后維修周期長等問題也限制了企業的生產效率。而國產光伏設備卻在穩定性、良品率和產能上處于劣勢地位。

但如今,中國光伏設備企業一改過去的市場現狀,在產品性能和價格上都彰顯了自身優勢。以擴散爐為例,宋登元向記者表示:“過去進口一臺擴散爐要幾百萬元,國內找不到合適的生產商。現在國產設備價格已經降低至進口設備的1/2左右,產能也比早期進口設備提升了幾倍,而且性能還比國外的先進,目前都已經全部國產化。”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光伏設備情況顯示,在技術發展領域,我國光伏設備企業從硅材料生產、硅片加工、光伏電池片、組件設備的生產到相應的純水制備、環保處理、凈化工程的建設,以及與光伏產業鏈相應的檢測設備、模擬器等,已經具備成套供應能力,部分產品如清洗設備、制絨機、擴散爐、氧化退火爐、LPCVD、管式PECVD、印刷機、單晶爐、串焊機、層壓機、檢測及自動化設備等已基本實現全國產化,并實現不同程度的出口。

賈銳此前也向記者表示, 2015年以來,我國國產化光伏設備的多項指標大幅提升,目前整個光伏產業鏈各環節設備基本實現國產化,對促進我國光伏產業降本增效進而實現平價上網起到了重要作用。